从过去遍地新城到如今聚焦大都市圈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正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多个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积极支持。杭州市人民政府政府参事汤海孺即向本报记者表示,这表明了国家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思路及整体发展方向的形成。
无锡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中表示,无锡将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力强劲等优势,与省内兄弟城市携手共同打造一体化高质量的增长极。
“都市圈一体化”提速
“上海作为世界级大都市,必定会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领大都市圈建设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浙江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张翼飞教授对记者表示。
如其所说,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在《纲要》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进一步得到凸显。《纲要》指出,要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区域内的都市圈由竞争走向融合正成为大趋势。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即对记者表示,“都市圈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大的趋势”。
那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较大、经济竞争程度日益激烈以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承担国家使命的长三角如何才能更好突围?
“一定要做一些抓手,就是长三角发展最好、最有条件的、发展动力最强的核心城市,包括长三角龙头上海、杭州、南京和合肥,以这些城市所形成的都市圈来带动整个长三角一体化”,汤海孺对记者表示。
《纲要》指出,要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在推动都市圈同城化方面,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等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
处于安徽、江苏两省交界处的马鞍山市颇显得有些“左右逢源”,对于自身在南京都市圈的定位与发展前景,马鞍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宁马一体化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规划对接、交通规划等方面已经进入加速状态。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不容小觑。12月1日,当运行时速为300公里的高速列车疾驰过亳州、阜阳时,安徽由此实现了“市市通高铁”,而这也是长三角通过交通织网、助力一体化的缩影。
《纲要》即指出,要通过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等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从而增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要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方面,长三角跨省域之间早就有开通的先例。上海地铁11号线是中国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其在2013年就已经跨越省域进入江苏昆山境内。
而地处苏皖交界处的南京、滁州也在合力推进宁滁城际铁路,相关信息显示,宁滁城际铁路是南京地铁系统下的跨市域线路,南京段的编号为S4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
对此,汤海孺对记者直言:“现在长三角的人口密度比较高,城镇密度也比较高,不同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密切联系的交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要支撑长三角内部居民的出行、生活、工作的需求,就需要通过轨道交通来解决。”
张翼飞教授也从交通一体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角度分析称,交通一体化建设提高运输效率,促进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如G60高速公路带动科创走廊的发展,成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优化交通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马鞍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提供的信息显示,自去年以来,宁马两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宁马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纳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加快机场等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纲要》即指出要“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支持苏南硕放机场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
对此,无锡方面回复记者称,无锡目前正围绕建设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推动苏南硕放机场建设枢纽型机场,加快与长三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对接。
产业协同打造高端产业链
除了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和打造综合交通体系,《纲要》最受关注的还在于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产业体系和营商环境的布局发展。
《纲要》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此外,未来将加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打造数字化的长三角,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开拓建立全球产业链。
在对外开放方面,《规划》特别提到加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上海自贸区将实施特殊开放政策,实行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国际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创新税制安排,建立健全风险安全监管体系,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在过去40年高速发展中,由于人力资本、土地资本、环境容量的相对充沛,在各个地区GDP锦标赛下,长三角地区出现产业同构现象。”张翼飞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容量趋紧,各地在稀缺要素制约下,必将形成特色产业,协同发展,追求更有质量的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形成相互协同的产业链,然后进一步以长三角的产业链来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呼应京津冀发展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那么势必会在全国推进以提高效率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张翼飞表示。
另据无锡市委宣传部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无锡市物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目前全市企业承接的物联网工程已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和全国31个省市。2018年无锡物联网营业收入达2638.7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市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
“长三角一体化的落地,将会在交通、信息、政务等方面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超大城市群,并成为中国经济真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第一太平戴维斯华东区董事长朱兆荣表示。(张玉方超)
上一篇:利润过万亿 轻工业为何成绩亮眼
下一篇:规模扩张 技术创新 OLED产业呈蓬勃发展态势